認識沉香

最初,我們其實並沒有覺察沉香早已滲透在我們的生活之中,它的香氣,若有若無、卻界線清楚地形成一個特殊的氣場,在寺院裡、中藥房,或者在某些高雅的茶坊、古董店,或者收藏家身上。後來,當我們在文字扉頁之間讀到耶穌誕生和死後,都有先知聖人長途跋涉送來沉香,或者在《楞嚴經》裡看到香嚴童子因聞沉水香悟道,以及張三峰羽化而去時,墓中僅留一塊沉香的故事;或者,我們也在李後主、李清照等文人作品中,看到大量沉香的蹤影。但是,我們仍然沒有意識到,沉香在我們的文化系統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直到我們開始直接進入沉香的世界,與它耳鬢廝磨、肌膚相親,並循著它的香味追古溯往,我們才終於深深體悟,所謂薪火相傳、香煙不斷,原來不是執著的迷信,而是祖祖輩輩靠生命積澱得出的信仰,是務實面對肉身所在的現實世界,以及對生生不息、繼往開來的生命延續有無比堅定的信心。

所以,這本沉香參考圖錄就是藉沉香作引子,在人類文明演進的關鍵時刻,重新翻開歷史的扉頁。

沉香樹種及其分佈地

「沉香」乃「沉水香」的簡稱,由於所結樹脂比水還重,入水即沉,故名「沉香」。古人將能產生這類香味的木材泛稱為「沉香木」,其實它並非某種樹木的專稱。若以較粗略的分類,將可以產生「沉香」氣味的樹木皆考慮進去,有四科會分泌芳香樹脂的植物常被視為沉香木,包括瑞香科、橄欖科、樟樹科以及大戟科。不過以目前學術界所認定的標準,只有瑞香科中的二屬植物被視為是「沉香木」。以下專門介紹瑞香科的沉香木。

沉香木之分類及屬性

瑞香科(Thymelaeaceae)植物中,有二屬被視為沉香樹,分別是宜裏諾普屬(Gyrinops spp.)以及沉香屬(Aquilaria spp.)。宜裏諾普屬過去歸類於沉香節(Aquilaria sect Gyrinops),但因其樹、花、果、種子與沉香屬略有差異,在1935年由國際植物學會議決通過為宜裏諾普屬。宜裏諾普屬的相關研究較少,產於蘇門答臘,婆羅洲,菲律賓,以及馬來西亞,以婆羅洲所產最多。品質較優者入水而沉,樹脂凝固時堅硬如角,可能即是中國古籍中所謂的「犀角沉」。

從木材解剖而言,此二屬植物在性質上的差異頗為顯著。宜裏諾普屬木材質地堅重;沉香屬則因有木間韌皮部(Interxylary phloem),故木材質地極鬆軟,兩者的差異,在解剖後可以肉眼分辨。

沉香木的分佈地

目前沉香屬植物已知的產地大約分佈10處,已被確認正式賦予國際學名者達20多種,未被命名者則不知凡幾。

產地 該地區原產的沉香屬物種
中國 A. sinensis, A. Resinatum
寮國 A. crassna
柬埔寨 A. crassna, A. malaccensis
緬甸 A. malaccensis
泰國 A. crassna, A. Malaccensis, A. baillonii
越南 A. crassna, A. banaensae
印尼 A. beccariana, A. cumingiana, A. Filaria, A. hirta, A. malaccensis, A. microcarpa, A. Moszkowskii. A. Secundana, A.tomentosa, A. Beccariana Tiegh
馬來西亞 A. bancana, A. hirta, A. malaccensis, A. rostrata
印度 A. khasiana, A. malaccensis

 

香屬常綠喬木小檔案

一般生長於潮濕熱帶森林,分佈於北回歸線附近及其以南,屬高溫多雨、濕潤的熱帶和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溫19~25°C,一月平均溫13~20°C,七月平均溫28°C以上,極端最低溫可下達-1.8°C,年雨量為1600~2400毫米,相對溼度為80~88%。喜土層厚、腐植質多而濕潤、疏鬆的磚紅壤或山地黃壤。多生於山地雨林或半常綠雨林中。幼年生長較慢,10年後逐漸增快,20~30年生的植株,年平均高生長可達90公分,年平均胸徑生長可達1公分。3~5月開花,9~10月果實成熟。

整體而言,沉香木對於生育地環境的要求寬鬆,培植容易,只是需要特別考慮土壤的情況。倘若生長於富含腐植質,土層深厚的土壤,其生長速度頗快,惟結沉不多;如生長於貧脊的土地,則生長緩慢,長勢較差,卻有利於結沉。

三個沉香屬樹種的重要特性

樹種 菀香樹 蜜香樹 鷹木香樹
學名 A. sinensis A. crassna A. malaccensis
俗稱 白木香、土沉香木 沉香 馬來甲沉香、
馬來沉香木
樹形 常綠喬木 常綠喬木 常綠喬木
樹高(m) 40 40 40
直徑(cm) 60 60 60
葉形及尺寸 卵形、橢圓形或倒卵形。長5-10 cm,寬2-5 cm。先端銳形。葉柄長5 mm。 橢圓狀披針形。長8-10 cm,寬3.5-5.5 cm,先端漸尖。葉柄長3 mm。 長橢圓狀披針形至長橢圓狀。長7-10 cm,寬3-6 cm,先端尾狀。葉柄長3-6 mm。.
花期(月) 3-6 3-6 3-6
花序及顏色 繖形花序呈圓錐狀排列。花黃綠色 繖形花序無梗。花黃綠色 繖形花序下垂。花黃綠色
花萼裂片(mm) 8 12-15 2-3
果實 蒴果長2-3cm,短尖頭,基部收窄呈柄狀,乾燥時不皺縮,種子1或2枚,基部是長約2cm尾狀附屬體。 蒴果倒卵形,長4-5cm,上端似帽狀,長有稀疏纖維,底部較長。 蒴果卵形,乾燥時不收縮,平滑無毛。
原產地及主要分佈 中國(包括廣東、
廣西、貴州、雲南
以及海南島)
寮國、柬埔寨、
泰國、越南
馬來西亞、印尼

 

沉香的分類與等級區別:熟結、生結、脫落、蟲漏

當沉香木受到環境因素(緯度、土壤、氣候、地形)或外力(風、雨、雷、電及蟲、蟻、鳥、獸)侵襲時,為求自我保護,防止健康狀況惡化,樹木會啟動癒傷組織,分泌多種元素,再與堆積的養分結合,形成油脂狀,最後再由癒傷組織將之修復,長出新的組織。時間越久,油脂密度越高,甚至形成膏狀油塊。將之從木中取出,因為入水即沉,故名之為「沉香」。不同樹種在自我療癒過程中,又會因菌種的差異而產生不同的質變,形成不同質地與香氣層次的沉香。

就沉香聚脂的條件而言,依據明周嘉冑所編《香乘》引《稗火彙編》的說法,沉香的分類約有「熟結」、「生結」、「脫落」及「蟲漏」四大類:「香木初一種也,膏貫溢則沉實,此為『沉水香』。有曰『熟結』,其間自然凝實者;『脫落』,因木朽而自解者;『生結』,人以刀斧傷之而復膏聚焉;『蟲漏』,因蟲傷蠹而後膏亦聚焉。自然脫落為上,以其氣和,『生結』、『蟲漏』則氣烈,斯為下矣。

 

一、 熟結:

植物在天然環境因素下因病變而自然結油,將其油膏取下,即稱為「熟結」沉香。「熟結」通常結油較厚實,氣味較濃郁純媚。

 

 


二、 生結:

樹木因人為或鳥獸等外力傷害而結成油脂,將其由活木中取出,稱為「生結」沉香。「生結」的油塊常為片狀或塊狀,氣味香烈,擴散性強。


三、 脫落:

植物因環境或外力等因素結油,持續分泌油脂,時間久了,會將木質纖維蜜脂化,阻斷維管束中的養分與水分,因而死亡、倒塌或枯萎,木質部分會自然腐朽脫盡,殘留之脂膏即為脫落沉香。若樹木死亡倒塌結油者皆稱為「倒架」;若經長期掩埋,纖維盡皆分解碳化,自土中挖出者稱為「土沉」,目前是以越南土沉最為著名。「脫落」多為小型不規則形狀,味道香醇內斂、氣厚且沉,韻溫不散。

四、 蟲漏:

樹木受蟲蟻等侵入引起的結油稱為「蟲漏」。螞蟻常於沉香木中築巢穴居,築巢過程中不規則的啃食,便形成造型特殊的沉香,其中外型特別美觀的「形狀貨」通稱為「奇木」。「蟲漏」氣味多清揚、帶甜。其實,即使同一類別的香木,也會因為結油狀況各異而形成不同的香氣、形狀、比重與顏色。

 


 

十個面向論沉香

南宋謝采伯《密齋筆記》以清、甘、溫、烈、媚區分香品的等級。不過,這種說法也是很主觀的。由於人們對香氣的喜好與需求各不相同,沉香雖然被奉為「眾香之王」,但仍有等級高下之別;而要嚴格區分沉香的等級,其實並不容易,收藏時仍需以個人喜好與使用目的選擇不同條件的沉香。例如棋楠氣好,但常適用於煎香,焚香就不太適合;印尼沉香適用於雕刻或手珠,用於品香則嫌燥烈。總之,沉香的等級分類條件很多,基本上可從以下十個面向區別之:

一、產地

明代醫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對各地所產沉香的評價是:「占城不若真臘,真臘不若海南黎峒。黎峒又以萬安黎母山東峒者冠絕天下,謂之海南沉,一片萬錢。」可見當時中國本土所產沉香的品質極佳,稱為「瓊脂」或「莞香」。只是目前中國本土沉香的自然產量很少,而以越南中部(即古代之「占城」)最享盛名,因其樹脂的凝聚度極高,就質地與香味條件,公認是目前沉香之最高品級,與早期中國莞香(即廣東、香港及海南)所產沉香齊名。現今市場上仍以惠安、星洲做為沉香產區的初步判別。平均而言,惠安沉香較溫甜,適合煎香、焚香;星洲沉香較為燥烈,適合觀賞或藝品雕刻。就市場分類而言,同等級的沉香,惠安會比星洲的價格高4~5倍。

二、香氣

沉香以其香氣而成為眾香之王,其香氣的品質自然是評判高下的重要因素。

三、海拔高度

沉香產區的海拔高度平均並不高,在星洲香系,海拔越高,沉香的氣味越腥烈;中、低海拔所產較溫和清甜。惠安產區則剛好相反。

四、 向陽、背陽

向陽面所產沉香氣味較清揚;背陽面所產氣味較濃郁。

五、 乾土、濕土

乾土較清揚香甜,濕土則多濃郁。若沉香產於岩石較多的山區,在形成過程會因為岩壁的擠壓而形成密度較高的油脂。

六、 菌種

不同的菌種,形成不同品質的沉香。

七、 結油時間

通常結油時間越久,質地與含油量越高。

八、 結油密度

油脂含量多寡會決定沉香的價值。通常結油密度越高越能沉水。古代將入水即沉的稱為「沉水香」;在水中載浮載沉的稱為「棧香」;浮在水面的稱為「黃熟香」。故密度越高,價值越高。

九、 結油部位

沉香結油部位的不同,會決定沉香的形狀。歷來有所謂的「八香分類」,這是指《香乘》引《續博物志》對沉香所作的分類:「蜜香、沉香、雞骨香、黃熟香、棧香、青桂香、馬蹄香、雞舌香,按此八香同出於一樹也。」其中蜜香、雞骨香、青桂香、馬蹄香、雞舌香,應該是指同一樹中不同部位與形狀的結油。依我收藏沉香的經驗,沉香一般會結油在樹木的五個部位,分別為樹叉枝幹部、樹心部、皮部、樹頭部及樹根部(見下圖),此即「一木五香」。通常越往樹心或樹頭部(包括樹根、樹頭)的結油,因受土壤與岩石擠壓,通常密度較高而堅硬,味道濃郁香甜,品質也較好。須知樹木主要是由韌皮部、木質部所構成,輸送養分與水分的組織是維管束。韌皮部在樹木外層,韌皮部的維管束由上下兩方輸送養分,可上可下;故而韌皮部結油通常比較硬。木質部的維管束主要是輸送水分與水溶性礦物質,故而木質部的樹心結油因為含有水濕與豐富的植物活性纖維,通常較柔軟,味道也比韌皮部結油有更豐富的變化。但韌皮部結油因結油過程中養分的堆積與癒傷組織的作用,會將含水纖維碳化與蜜脂化,使活性纖維含量較低,入火時不會有纖維的刺鼻味道。

因外部受傷而結油的都屬韌皮部;樹心結油多為真菌感染或蟲蟻築巢咬傷,或因植物和環境的交互作用產生病變,形成天然結油。受真菌感染時,會由根部順著水分運輸方向漸漸向上結油,包裹纖維與水濕,讓這種結油方式所結成的香材較為柔軟。蟲蟻在木質部樹心結巢,樹木會由內而外形成保護層,往往形成鏤空薄片的形狀貨,通常也夾雜著明顯的纖維。這在惠安產區的沉香最為多見,特別是越南。

不管任何部位的沉香,結油時間越久,就像水果一樣,自然帶有甜味。若結油密度高、時間長,穩定性越高,就會轉為涼氣,聞起來清爽宜人;煎香時,在同溫之下,氣味有不同層次的多段變化。例如土沉因長期掩埋,纖維腐爛碳化,含油量醇厚,香氣會比一般生木沉香更迷人,而且自然乾燥後若能沉水者,品質較不容易產生質變,與一般生木不同。

十、 造型

所謂「好沉不雕刻」,一塊經過天然腐朽結油造型的沉香木,不需人工雕琢即可展現天工之美;因此在含油量豐富的條件下,通常造型越美、體積越大,價值越高。

更多你所不知道的沉香故事請參閱《大地瑰寶-沉香 文化中國》(卷一)。